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组织召开读书交流会

作者: 李超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24-12-05

11月2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交流活动,与会教师热烈分享了他们的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还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有效促进了“互学互鉴、携手共进”的学习型组织建设。

教师们从业务成长角度出发,阐述推荐理由,畅谈读书感悟,引发了与会者的思想共鸣。

冯俊淇老师说,读《教育的根本》最受启发的是,教育者自育,才能做到以身作则,知行合一。首先,需要用知识养育自己,发现自己,接纳自己;其次,分清教与学的基本价值,从教育的焦虑中走出来,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与学生共同觉悟为何要学;最后,让学生形成懂学习、会学习、爱学习的自我觉悟,明白学习方法意义何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王琮瑶老师表示要将读《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的体会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如在讲授“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时,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是来自成功,也不是因为它骨血里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而是因为它一次次经受了时代的重大挑战、历史的复杂考验,能够正视每一个困难,凭借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进行深刻的自我革新甚至自我革命,这才是伟大的。如果我们把“伟大”两个字单纯理解为一门成功学,看成是历史的功劳簿,那样的“伟大”太空洞了,是个不真实的神话。她希望老师们关注历史、研究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丰富学养,让思政课教学更具吸引力。

张宇老师分享了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感受,表示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讲述青年习近平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坚定自信,激发家国情怀和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实现思政课的价值引领。

本次读书交流会,既展示了教师们的读书成果,也达到了交流共享、互促共进的目的,营造了好读书、读好书、与书为友的良好学习氛围,有效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专业成长。


文字:李 超

编辑:付筱雪

审核:李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