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赴本溪满族自治县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抗联精神”主题实践研修活动,学校大学生理论社团(薪火社)成员一同参加活动。
本溪满族自治县曾是东北人民抗战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杨靖宇、宋铁岩、邓铁梅等著名抗日将领和他们领导的抗联队伍在此留下了众多抗战足迹。此次实践研修活动旨在推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思政课,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打造具有辽宁特色的思政课,促进“大思政课”建设。同时,加强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打造高水平师生理论宣讲团队。
在杨靖宇纪念馆,师生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逐一参观了杨靖宇将军生平、抗联第一次西征会议、摩天岭大捷等大量图片、实物展览,观看了反映东北抗日联军两次西征史实的纪录片《白山黑水留壮歌》,聆听了杨靖宇将军和他的战友创作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露营之歌》等革命歌曲,详细了解了孤悬敌后的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史,切身感受到抗联将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杨靖宇纪念馆旁,师生们驻足于“靖宇石”畔,肃立于“第一次西征会议遗址纪念碑”前,齐声诵读杨靖宇、赵尚志将军的《送战友编歌壮行保国家》《黑水白山·调寄满江红》,“三江出奇兵,辽东跃骏马。白山黑水齐出动,复兴我中华。”铿锵诗句,令人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动容不已。
当天下午,师生们又先后来到位于关门山的抗联秘密交通站和密营遗址,兵营、卫生所、印刷厂、地窨子……当年抗联将士所处的严酷自然条件和险恶斗争环境一一呈现眼前。零下40摄氏度的寒冬,抗联战士备受“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之苦,大雨滂沱的夏季,抗联战士又饱尝“湿衣溃足气喘难,蚊叮虫咬痕斑斑”之苦。但他们初心如磐,斗志昂扬,以“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大无畏革命气概,与日寇舍生忘死周旋在白山黑水、密林雪原间。其间,师生们历经4个多小时的行军跋涉。密林深处,小路崎岖蜿蜒,师生们边行进边体会当年抗联将士们所面临的艰难与困苦,感受着抗联将士的铮铮铁骨、凛凛气节。在密营遗址,师生们同声高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高喊“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抗联精神”的响亮口号,表达了在场全体师生的心声。
“穿上征袍披盔甲,志强男儿保国家”,杨靖宇将军的诗句,正是千千万万抗联将士视死如归、英勇斗争的真实写照。本次实践研修活动,让师生们对抗联英烈们的事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在学思践悟中心灵受到了震撼、思想得到了洗礼、精神得到了升华。在当天进行的专题研讨中,教师们踊跃交流,纷纷表示将在思政课堂上,讲好抗联故事,传承抗联精神,努力阐释和弘扬辽宁“六地”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为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贡献积极力量。
文字:孙莹
编辑:于雪梅
审核: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