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介

作者: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15-08-27
 

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

教学目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思想政治、道德和法律素质。

课程建设:1999年学校开展高职教育以来,我们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等文件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增强对本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力度,使内容不断吻合高职教育的特定需要并切合专业的实际;使教学形式的运用更贴近学生的特点,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使对学生的评价,更能真实而科学地反映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地开发和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门课程有一只素质精干的教学团队,不仅在课堂教学领域获得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在与第二课堂的结合方面,获得了更多深入认知和指导学生的机会,积极引领了校园文化氛围。尤其是《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教社科[2011]1号)出台以来,本门课程的建设迈入了一个新阶段,越来越走向规范化,有效发挥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塑造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功能。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课程学时:总学时48,理论40学时,实践8学时。

 课程学分:3

 课程内容:珍惜大学生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道德修养、社会公德、职业精神、法律意识、法律制度、道德品行。